参考文档
https://oi-wiki.org/tools/latex/#%E6%8F%92%E5%85%A5%E5%85%AC%E5%BC%8F
根基: 两点间距离公式#
∣AB∣=(x2−x1)2+(y2−y1)2其中, ∣AB∣ 可用于表示线段长度
参数标识 | 参数 |
---|
x2 与 x1 | 分别为两点的横坐标 |
y2 与 y1 | 分别为两点的对应纵坐标坐标 |
TIPx 与 y 的顺序应当对应
线段中点公式#
x0=2x1+x2y0=2y1+y2
参数标识 | 参数 |
---|
x1 与 x2 | 分别为两点的横坐标 |
y1 与 y2 | 分别为两点的对应纵坐标 |
x0 | 中点横坐标 |
y0 | 中点纵坐标 |
即
C(2x1+x2,2y1+y2)其中, C 为线段 (x1,y1)(x2,y2) 中点
直线斜率公式#
k=x2−x1y2−y1
参数标识 | 参数 |
---|
x2 与 x1 | 分别为同一直线两点的横坐标 |
y2 与 y1 | 分别为同一直线两点的对应纵坐标 |
k | 该直线的斜率 |
直线点斜式#
P0(x0,y0) 为直线上一点, 直线点斜式可表示为
y−y0=k(x−x0)或
x=x0 (限 k 不存在时)当 k=0 时, 直线与 x 轴平行, 为了方便表示, 我们也可以直接写为 y=y0
如下表格提供了 倾斜角 α 与 k 的关系 (即 k=tan(α))
α | k |
---|
30° / 6π | 31 |
45° / 4π | 1 |
60° / 3π | 3 |
90° | Infinity |
120° / 32π | −3 |
135° / 43π | −1 |
150° / 65π | −31 |
直线斜截式#
y=kx+b
参数标识 | 参数 |
---|
k | 该直线的斜率 |
b | 该直线相较于 y=kx 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偏移量, 即 y 轴截距 |
TIP将 b 视为偏移量是为了我比较方便理解, 并且更易直接读出该直线的平行线
k, b 的几何意义#
k 的大小 | 直线状态 | 图像 |
---|
k>0 | 直线向上倾斜, 即在 x∈R 函数值单调递增 |  |
k=0 | 直线平行或重合与 x 轴 | - |
k<0 | 直线向下倾斜, 即在 x∈R 函数值单调递减 |  |
直线一般式#
Ax+By+C=0 (A,B不同时为 0)
参数标识 | 参数 |
---|
A | 含 x 项系数 |
B | 含 y 项系数 |
C | 常数项总和 |
表达式 | 结果意义 |
---|
−BA | 该直线斜率 |
−BC | 该直线相较于 y=kx 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偏移量 |
平行(直)线#
当两直线平行, 直线斜截式 k1=k2 且 b1=b2
其中, k∗ 为两直线斜率, b∗为两直线相较于 y=kx 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偏移量
或
对于直线一般式, A1B2−A2B1=0 且 −B1C1=−B2C2
其中, A∗ B∗ C∗ 分别为两直线一般式的 A B C
平行线间距离#
在 k1=k2 时, 两平行线距离 d 为
d=∣b1−b2∣其中, b∗ 为两直线相较于 y=kx 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偏移量, 即 y 轴截距
或
平行线 Ax+By+C1 与 Ax+By+C2 且 A, B 同时相等时, 两平行线距离 d 为
d=A2+B2∣C1−C2∣两直线交点#
因两直线交点的坐标同时满足两个直线表达式, 且 k 不相等的两直线有且仅有一个交点,
故直接将两直线联立方程组, 解出的 x, y 即为交点 P(x,y)
{A1x+B1y+C1=0A2x+B2y+C2=0两直线垂直#
当两直线垂直时, k1×k2=−1
其中, k1, k2 分别为两直线斜率, 乘积为 −1
或对于直线一般式
B1B2A1A2=−1点到直线距离#
d=A2+B2∣Ax0+By0+C∣
参数标识 | 参数 |
---|
A, B, C | 见 直线一般式 |
x0 | 目标点的横坐标 |
y0 | 目标点的纵坐标 |
圆的标准方程#
(x−a)2+(y−b)2=r2
参数标识 | 参数 |
---|
a | 圆心横坐标 (x 坐标) |
b | 圆心纵坐标 (y 坐标) |
r | 该圆半径 |
圆的一般方程#
当 D2+E2−4F>0 时, 如下表达式可代表圆
当 D2+E2−4F=0 时, 如下表达式可代表点 (−2D, −2E)
x2+y2+Dx+Ey+F=0
参数标识 | 参数 |
---|
D | 含 x 项系数 |
E | 含 y 项系数 |
F | 常数项总和 |
圆心为(−2D, −2E)
圆的半径则为 21D2+E2−4F
或使用配方法转换为 圆的标准方程 直接看出半径和圆心
圆与点/直线的位置关系#
参考 根基: 两点间距离公式 和
点到直线距离, 将圆心视为目标点, 后判断 d 与 r 的关系
d>r 在圆外/相离
d=r 在圆上/相切
d<r 在圆内/相交
求过圆上一点圆的切线表达式#
(x0−a)(x−a)+(y0−b)(y−b)=r2
参数标识 | 参数 |
---|
x0 | 圆上点的横坐标 |
y0 | 圆上点的纵坐标 |
a, b, r | 见 圆的标准方程 |
后将 r2 视为常数, 化简即可得到直线的表达式
过某点求圆的切线表达式#
先求出圆心, 后判断 圆与点的位置关系
若点在圆内, 则无切线
若点在圆上, 按照 求过圆上一点圆的切线表达式, 求出
1 条 切线
若点在圆外, 按照如下方法求出 2 条 切线
y−y0=k(x−x0)转为一般式
kx−y−kx0+y0=0d=k2+12∣kcx−cy−kx0+y0∣=r解出 k 方可得出两个直线表达式
TIP若 k 解得仅一个时, 须在题前补充 当 k=Infinity (k
存在时)
而 k=Infinity 时的表达式则为 x=x0
参数标识 | 参数 |
---|
x0, y0 | 目标点坐标 |
cx, cy | 圆心坐标 |
d | 直线到圆心距离, 由于相切, d=r |
r | 半径 |
相切直线所截弦长#
l=2r2−d2
参数标识 | 参数 |
---|
l | 弦长 |
d | 直线到圆心距离 |
r | 半径 |